据悉,2016年,建筑防水材料总产量预计达18.97亿平方米。前10个月,546家规模以上防水企业创造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1.5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5.3%,利润总额达到52亿元。防水行业2016年发展稳中有升,成绩有目共睹。
但同时也要看到,建筑防水行业在市场规范化管理、产品质量监督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而在其不断优质化的进程中,诸多地区的行业氛围依旧不容乐观。以天津为例,据当地业内人士介绍,天津地区制假泛滥,“非标”防水产品竟高达90%以上。此外,诸如聚乙烯丙纶等假冒伪劣和“非标”产品仍在市场上占据大量的份额;行业中小企业居多,集中度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资质的挂靠施工单位在防水工程的施工中仍占据主流……混乱的材料市场下是工程的劣质和百姓渗漏之痛。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放眼2017,防水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海绵城市建设、棚户区改造、地下管廊建设……一系列政策利好,扩大了防水产品市场空间。此外,由于行业相关标准缺乏,防水行业市场仍亟需规范。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传统产业结构持续调整的大背景下,2017年,防水行业若想取得突破发展,必须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行业发展新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防水市场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但这更加考验如今市场乱象不禁、渗漏不止的防水行业,规范市场迫在眉睫。因此,在2017年,行业若想取得长足的发展,需要政府、协会、企业的共同协作。
产业政策利好行业前景广阔
据统计,2016年,防水行业销售收入增长超过建材行业的平均水平,总体产量增长7%~8%;行业新增17条防水卷材生产线,超过过去五年的总和。防水行业无论在产业升级、产品质量,还是产量、利润和销售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月16日,全国棚户区改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今年棚户区改造新开工600万套,确保完成棚改2015~2017年三年计划。此外,2017年已确定将新开工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新开工轨道交通500公里以上、竣工轨道交通500公里以上。这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都将极大地增加防水产品的需求,进而刺激行业的发展。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的兴起与建设,也为防水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房地产行业是防水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据悉,不少百强房企与前20强防水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采用集采模式进行合作。目前,行业的大部分销售收入来自房地产的战略集采。随着人们对于居住要求的不断提升,《关于启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的通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规范使用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通知》等政策的出台,较之以往,开发商对于建筑品质的要求越发提高,这既为优质防水材料进入市场提供了机遇,也有助于淘汰业内无资质的挂靠施工队。2017年,优质的防水材料和有实力的施工队伍将在市场中占据更多席位。
我国的建筑在6至8年内必须要进行屋面翻新工作,否则将会影响建筑的防水、保温、隔热等功能,亦会对居民的居住质量产生影响。因翻新而产生的防水材料市场需求甚至有可能超过新建建筑的需求。随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城市“双修”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动,一大批企业将参与材料供应与施工,这就需要企业延长产业链,加入到规划、设计、咨询服务环节中来。这不仅扩展了防水产品的市场空间,而且有助于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完善企业服务功能。
质量保证期制度助力行业规范
建筑渗漏可以说是影响人们居住和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造成建筑渗漏的原因正是由于劣质的防水材料充斥市场、防水设计施工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开发商追求利益最大化。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青透露,针对建筑渗漏居高不下的现状,住建部有意出台防水质量保证期制度,以替代现有的5年质量保修期制度。毫无疑问,这将会引起防水行业的重大变革。
目前,国内防水行业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防水行业的国标相对来说为最低标准,但很多落后地区所执行的标准甚至低于国标。而由于行业标准、规范存在的漏洞与缺陷,使得不合格产品仍在大量生产和使用,由此导致工程渗漏的案例不胜枚举,这已成为国内建筑工程渗漏率居高不下的主因之一。
政策引领,标准先行,随着行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标准老化滞后、交叉重复矛盾、体系不够合理、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越发明显,不仅不利于市场规范化,同时也制约着行业企业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质量保证期制度如果实现落地,防水行业相关的标准较之5年保修期制度,在质量保证、防水构造等级、定额等方面的要求也必须要随之提高。在建筑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屋面地下,或是室内和外墙的防水设防等级,将从以5年为基准提升至以20年或是30年为保证期,这就要求企业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以满足未来的市场要求。如此,不仅有利于促进防水行业技术进步,更将推进技术落后或是以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为生的小作坊的淘汰出局。
防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方案设计、材料选择、标准施工、严格验收等各方面环环相扣,才能保障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但防水行业的现状却是从方案设计开始就存在“先天不足”,开发商出于成本考量,多选用一些无资质、有挂靠关系的低素质包工队;由于缺乏专业培训、防水施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建筑工程监理制度未能真正实现落地……
质量保证期制度一旦得以实现,防水市场的责任主体将变为防水材料制造商,建筑招投标,材料、劳务分包,屋面工程的总体承包等都会出现连锁反应,如果质量保证主体存在,他会从材料、生产、施工、维护、应用上投入更多力?浚�饨�蟠蠹跎俳ㄖ�浪�械囊�迹�档蜕�┞剩�佣�Vそㄖ�宦�7浪�谐 傲颖仪�鹆急摇钡南窒笠步�玫礁纳疲�笠涤傻ゴ康牟牧现圃焐滔蚍�裆套�偷牟椒ヒ步�璐嘶�岽蠓�蹩�?/p>
提升企业能力牵引行业发展
防水行业2017年的发展,除了依靠政策利好和行业进一步规范外,更离不开防水企业自身的探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在创新技术的同时,如何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甚至行业的发展,是摆在防水人面前的重要问题。
目前,防水行业内企业数量多,行业门槛低,有数据显示,国内防水行业拥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产能利用率却不足60%。而与之对应的,则是生产工艺落后、节能环保不达标的企业数量众多,个别地区无证生产和制假售假窝点甚至已经形成半公开化的“基地”。还有一些不法厂家“区别对待”,抽检和送检的产品是合格的,而卖给消费者的却是低端的防水材料;有的打着名牌商标的幌子做虚假宣传,推销伪劣产品;有的在施工过程中偷梁换柱,进工地送检是合格产品,实际施工时却换成伪劣产品。
这样的厂家应当尽快得到取缔。
除却无生产许可的非法厂家,也存在着许多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技术和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市场对防水产品要求不断提升的状态下,若不及时转型,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为此,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应该是提质增效,可通过给大企业做配套服务来实现转型,他们可以变成增值服务商或是配套服务商,或者变成做专门零配件和系统件的供应商,走“高、新、精、特”的道路。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继而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一些过去达不到、做不好的工艺则有可能实现。“互联网+传统产业”可能带来制造方式的颠覆、生产技术的改变、加工工艺的革新,以及形成新的价值链、产业链,新的服务模式和业态。
比如,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实时感知、采集、监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促进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和企业间的协同制造,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使智能、网络制造、柔性制造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如以前防水生产环节都是同一规格的流水线生产,而未来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定制,将需求数字化、模块化。
对于资金实力雄厚,具有相当科研实力的大型企业来讲,2017年甚至是更长久的时间里,必须要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拥抱诸如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当前,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是迫在眉睫,以资源、人力优势谋求发展的道路已经行不通,如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崭新观念与技术,以创新为突破口,实现转型升级是每一个传统企业都应思考的问题。防水行业作为传统产业的组成部分之一,也必须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将技术创新等作为武器实现企业与行业的转型发展。
毫无疑问,防水行业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7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行业找准方向坚定前行,在政府的支持,协会的引导与企业的努力下,必将实现更大的进步。
脚踏实地,抓紧现在;敞开胸怀,未来可期
YVR眼镜 https://www.pfdm.cn